近日,永利官网博士后王琦(合作导师:沈火明教授)在隧道抗震理论分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,相关研究以“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seismic affected zoning of tunnel cavity section under SH wave incidence and shaking table verification”为题,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《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》。澳门永利唯一官网304王琦博士后为第一作者,沈火明教授和耿萍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论文详细信息见图1,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pm.2024.115811
图 1 .论文首页
研究背景
隧道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,隧道洞口段由于埋深较浅、围岩条件较差、仰坡天然存在临空面等特点,受地震惯性作用明显,致使其在地震中往往承受比隧道洞身部位更大的震动作用。地震波在洞口区域的放大效应使其成为地震灾害中最易受损的部位,常表现为衬砌开裂、边坡滑塌和落石阻塞洞口等问题。这些损坏不仅严重影响隧道的安全性,更可能导致整个隧道无法正常运行。
研究内容
本研究根据波动力学原理,考虑地震波的反射和衰减效应,采用射线理论推导SH波垂直入射下隧道洞口段位移波场,然后建立弹性地基梁模型,考虑隧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,获得隧道各处的应变封闭解(图2a)。通过参数分析,探讨了仰坡坡角、地震波长、地震频率和弹性地基系数等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(图2b)。研究指出隧道拱脚与拱肩应变响应较剧烈,是抗震设计的关键部位。隧道洞口段受地震影响的区域可划分为强烈影响区(0~3D,D为隧道洞径)、一般影响区(3~7.5D)和未受影响区(>7.5D),推荐的隧道洞口抗震加固范围为隧道洞径的7.5倍。
图 2 分析流程
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,研究团队利用振动台试验模拟地震波作用,通过缩尺模型的环向应变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,验证了模型精度(图2c)。振动台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,不仅证实了拱肩和拱脚的应变集中现象,还指出了地震作用下洞口仰坡的滑塌和衬砌变形的真实破坏模式(图3),为隧道口抗震设计提供了直观依据。此外,研究团队还将本研究与雅典国家技术大学Kouretzis教授等人的研究进行对比。研究计算结果与其接近。不同之处在于,Kouretzis教授等人假设地层位移直接作用在隧道上,而本研究考虑了隧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,使结果更符合实际,避免了高估隧道洞口响应的问题(图2d)。
图3 洞口仰坡及衬砌破坏模式
研究支持
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52408443,52130808)、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(GZB20230614)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(2682024CX090)的联合支持。